首页>新闻中心>媒体聚焦>绿水青山看春城

新闻中心

媒体聚焦

绿水青山看春城

浏览量:
分类:
媒体聚焦
来源:
昆明日报
发布时间:
2022-10-14

  积极打造滇池沿岸大生态、大湿地、大景区,努力将大观楼长联描绘的“五百里滇池”美景重现为真实的立体长卷。

  春城大地,山清水秀,生态宜人。

  站在滇池畔,眼前是绿树青山,远处是无垠碧波,抬头是蓝天白云,迎面是清新空气,人们纷纷来到湖畔露营“打卡”。

  “要把生态环境保护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

  “要守护好七彩云南的蓝天白云、绿水青山、良田沃土,云南要努力成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两次考察云南,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提出殷切期望。

  昆明以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为指引,将绿水青山变成民生福祉,转化为金山银山。

  如今,美丽昆明的绿色底色越来越亮丽,良好生态环境持续为人民的生活增添色彩,成为市民的共享福利。

  气质提升 蓝天白云成对外名片

  近日,生态环境部通报2022年8月和1—8月全国环境空气质量状况。昆明8月空气质量在168个重点城市中位列第10,1—8月位列第14。好空气,已成为昆明的一张名片。

  蓝天白云,民之所盼。为让昆明空气质量再提升,昆明市强化精准治理,有针对性地解决空气质量提升中遇到的难题。昆明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介绍,2015年,昆明市对全市空气质量状况进行综合分析,明确影响昆明空气质量的首要因素是扬尘,其中建筑工地扬尘占了大头,“控扬尘”成为昆明市大气污染防治中的重点。随后,昆明市启动建筑工地“六个100%”治理扬尘,生态环境、住建、城管等部门联动配合,紧盯建筑工地扬尘防控、推进老旧渣土车更替。

  “十三五”期间,昆明市将主城区渣土车全面更换为智能渣土车,对运输物品全覆盖,同时对渣土车及时定位、严防渣土车乱开乱跑。加强对工业企业的管控,强化工业企业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减排,开展砖瓦行业环境污染综合整治工作,加大对安宁草铺片区内石油、磷化工、钢铁、建材等企业的监管力度。

  近年来,外源污染对昆明空气质量的影响较为突出,尤其是春季,这几年均发生因周边区域森林计划烧除、开垦烧荒引发空气质量异常波动的情况。大气污染防治不是某个地区的事情,而是整个区域的工作,昆明市、曲靖市、楚雄州、玉溪市、红河州5个州市环境保护部门签署合作协议,印发大气联防联控工作方案,共同应对外源污染问题。

  2021年3月1日,《昆明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正式实施,明确抓好以细颗粒物(PM2.5)和臭氧(O3)协同控制为重点的大气污染防治。针对气象条件、外源污染等因素导致的春夏季空气质量相对较差的情况开展春夏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同时,严格扬尘、臭氧污染防控现场督促机制管理,加强夜间建筑工地扬尘污染防治,曝光主城区建筑工地噪声扰民投诉。经过几年的精准治理,昆明市扬尘污染已基本得到控制,细颗粒物(PM2.5)、颗粒物(PM10)指数大幅度下降。近年来,昆明市空气质量优良率保持在90%以上,在全国排名前列。

  扬尘问题得到控制,如今臭氧污染又成为影响昆明空气质量的重要因素。臭氧污染成因较为复杂,和扬尘管控一样需要精准化治理,昆明市首先启动原因分析工作,找出臭氧污染源头。目前,昆明已与北京大学、中科院、昆明市环科院启动臭氧源研究分析项目,根据分析成果不定期对外发布。

  今年来,昆明持续抓好大气污染防治工作,防范化解细颗粒物(PM2.5)、臭氧(O3)等大气环境问题,提高大气污染防控精细化管理水平,提升空气质量数据分析能力,在空气质量7天预测预报基础上,逐步开展各县(市)区空气质量预测预报,准确发布区域预警,精准指导辖区开展大气污染防控工作。在各项措施的推进下,昆明空气质量持续提升,今年截至目前,空气质量优良率100%。

  保护滇池 让“高原明珠”焕发光彩

  远眺山峦叠翠,近看碧波荡漾……秋日的滇池,让人流连忘返。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两次考察云南都对滇池保护治理作出重要指示。“要以重点湖泊、河流水污染防治为重点,综合推进滇池、洱海、抚仙湖等高原湖泊水环境综合治理。”“滇池是镶嵌在昆明的一颗宝石,要拿出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劲头,按照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理念,加强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再接再厉,把滇池治理工作做得更好。”

  保护好滇池,是昆明乃至云南“争当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的首要任务。

  “十三五”以来,昆明市委、市政府贯彻落实新时代治水方针,全面深化河长制,创新生态补偿机制,实行水质目标与污染削减目标双管理,以系统思维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推动滇池保护治理工作向纵深发展,取得阶段性成效。“十四五”期间,昆明将通过科学规划、系统治理,控源截污、综合治理,生态修复、系统提升,依法严治、精细管理等措施,进一步全面提速滇池保护治理工作。

  通过多年来持续不断的综合治理,滇池生态环境明显好转,2022年1—8月,滇池全湖水质保持Ⅳ类。

  为进一步保护、治理好滇池这颗“高原明珠”,昆明市委主要领导多次深入一线调研,从树立生态优先理念、城市格局拓展、产业结构调整、生产生活方式转变等方面进行深入思考。昆明市深知,滇池不仅是昆明最宝贵的资源、最亮丽的名片,也是昆明最大的IP、最大的旅游目的地。滇池最大的价值在于生态,要在坚持生态优先的前提下推动滇池沿岸绿色发展,把滇池沿岸打造成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实践创新基地、公园城市建设的核心引领,让大观楼长联描绘的“五百里滇池”美丽画卷早日重现。

  如何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在坚持生态优先的前提下推动滇池沿岸绿色发展?昆明市深入思考、系统谋划,重磅推出滇池沿岸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工作计划,拟采取除社会事务外整体共建的方式,将滇池湖泊生态黄线以内的全部区域、生态黄线以外的部分区域,包括西山风景区和大观公园等,交由昆明滇池国家旅游度假区在坚持生态优先的前提下统筹推进绿色发展。

  这样一来,将有利于整合滇池周边景区景点、湿地公园、历史人文等资源,用环滇池绿道把一颗颗“珍珠”串成一条项链,打造大生态、大湿地、大景区,将环滇池沿岸区域打造成集生态观光、文化创意、旅游度假、体育运动、健康养生、科普研学、数字智慧等功能于一体的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绿色农业发展示范区、“两山”理论实践创新基地和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让“高原明珠”滇池焕发光彩。

  美丽家园 打造生态宜人的公园城市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的内在联系,曾强调“城市发展不仅要追求经济目标,还要追求生态目标、人与自然和谐的目标”“城市建设要以自然为美,把好山好水好风光融入城市”。

  昆明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按照《云南省城乡绿化美化三年行动(2022—2024年)》部署,以公园城市建设为引领,以城乡绿化美化三年行动为抓手,以绿道建设为重点支撑,积极探索山水人城和谐相融新实践和昆明市转型发展新路径,推动昆明华丽蝶变。

  作为享誉世界的“春城”,昆明自然风光、历史人物极富特色和魅力,处处好山、好水、好空气、好生态,拥有建设公园城市得天独厚的条件和优势。

  在公园城市建设中,昆明立足实际,因地制宜,制定《昆明市城乡绿化美化三年行动方案》,将大力建设绿美城镇、绿美社区、绿美乡村、绿美交通、绿美河湖、绿美校园、绿美园区、绿美景区,精心绘制独具昆明特色的“绿美”蓝图。

  同时,《昆明公园城市建设规划》也在编制中,将围绕“山湖连城、公园融城、功能兴城、品质筑城”四大方面工作重点,构建“大三山一水,群山环湖绕城”的城景相依宏观格局,打造“园城相拥”的城市公园体系,实现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充分彰显历史文化名城和中国春城品牌底色。到2025年,公园城市特点初步显现,到2035年基本建成春意盎然、人景相融、城文一体的公园城市,推动城乡人居环境全面改善,让春城大地山更绿、水更清、天更蓝、景更美。

  今年起,昆明市已按照每年新建100个街心花园(游园)、3年打造300个街心花园(游园)的工作目标,推进“百园建设”工作,因地制宜打造一批富有特色、出门即达的街心花园,力争通过3年持续不断的建设,基本构建“园在城中、城在园中”的城市公园体系格局。

  绿化美化建设正唤醒春城大地,一条条绿道建设也将串山连水。按照正在编制的《昆明市绿道系统规划》,昆明将结合自身资源特点,串联西山、棋盘山、长虫山、呼马山、梁王山等多个环山自然资源,依托盘龙江、金汁河、宝象河、洛龙河、螳螂川等多个水系资源,形成通山—达海—连城的春城绿道系统。

  公园城市建设和城乡绿化美化工作将如同一个绿色网络,串联起春城昆明文、商、体、旅、农、体、绿资源,推动城市绿色发展,带给百姓一幅幅健康宜居、创新活力、生态宜人的美好生活画卷,真正实现“春城”“花都”所应具备的特色生活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