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重点工作>城市排水>“逢暴雨必淹” 主城痛点咋解?正构建现代化城市内涝综合防治系统 多处淹积水点已改观

重点工作

城市排水

“逢暴雨必淹” 主城痛点咋解?正构建现代化城市内涝综合防治系统 多处淹积水点已改观

浏览量:
分类:
城市排水
来源:
昆明滇池投资
发布时间:
2019-09-02

新闻路淹积水较深。

工作人员疏通排水口。

交警现场疏导交通。

排水公司工作人员对明波立交桥下淹积水进行抽排。

    防汛工作,关乎民生、事关全局、责任重大。每年雨季,昆明市主城区都会发生暴雨袭城后多处淹积水、部分道路断交情况,“逢暴雨必淹”这个问题一直也是人们关注的焦点。

  7月19日至20日的一场暴雨过后,主城区再次出现68处淹积水,给众多市民的生活、出行带来了较大影响。主城区多处为何“逢暴雨必淹”?如何破解“逢暴雨必淹”这一城市痛点?近年来排水部门又开展了哪些工作?取得了什么效果?昨日,记者就此采访了昆明排水设施管理有限责任公司(下称“排水公司”)相关负责人。

痛点

  “逢暴雨必淹”已成

  主城区公共灾害突出问题

  7月19日15时开始,昆明降下了今年以来下得最久的一场雨。至20日凌晨2时左右,原本淅淅沥沥的雨点突然倾盆而下,主城内降雨量超100毫米、达到特大暴雨级别的雨量站就有31个之多。据不完全统计,这场降雨也刷新了昆明有历史观测记录以来7月份日降雨量的记录,且进入整个观测史数据“前三”。这场大雨也导致主城内出现68处淹积水,峰值时共有26处道路断交。

  这已不是昆明第一次遭遇暴雨后发生城市内涝。记者从近年来的新闻报道中整理了昆明发生大规模淹积水的部分记录:

  2013年7月18日至19日

  昆明市遭遇强降水天气。降雨导致主城区内出现160余处淹积水,不少地方淹积水深度达到0.5米以上;

  2015年6月25日

  一场大雨导致主城区市政道路出现33处淹积水;

  2016年5月21日至24日

  昆明市出现的强降水天气使主城区内出现45处淹积水;

  2017年7月19日至20日

  主城区发生大范围强降雨,致主城出现87处淹积水;9月9日,一场大暴雨后,主城区出现68处淹积水;

  2018年7月11日

  暴雨导致主城东片区出现24处淹积水;8月21日,主城区普降大到暴雨,导致32处道路积水;

  今年6月23日晚间

  一场暴雨导致主城区出现27处道路淹积水……

  资料显示,城市内涝,特别是市政道路积水已成主城区公共灾害的突出问题,严重时导致桥涵堵塞、交通瘫痪,影响城市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2017年,昆明市被列为内涝灾害严重、社会关注度高的国内60个城市之一,症结在于源头控制设施缺位;排水管渠泵站设施设计标准偏低、系统不完善、管养水平不高;综合防治设施与规划存在距离等方面,亟待构建现代化城市内涝综合防治系统。

  “暴雨年年有,但昆明何时才能‘不看海’?”成为昆明市民最为关注的民生问题之一。

析因

  泄洪能力不足是主因

  排水公司宣传信息部副经理邱皓介绍,城市内涝具体有3类表现:当积水深度达到20厘米时,行人步行就比较困难;当积水超过30厘米,则自行车、小汽车难以行驶;而积水一旦超过50厘米,交通就会完全瘫痪。同时,积水常会变成污水,对城市环境卫生造成污染。

  对于部分区域多年来为何每逢大雨、暴雨就会出现淹积水问题,邱皓说,各处淹积水成因虽各不相同,但泄洪能力不足依然是主要原因。

  近年来,主城区强降水呈现出新的变化特征:主城区暴雨日数和降雨强度呈逐年增加增强趋势;主城区降雨以历时短、强度大、局地性强的单点式短时强降雨或暴雨为主,强降雨一般持续2~3小时,小时雨量超过50毫米;主城区出现短时强降雨及成为暴雨中心的频率明显增多。

  相关分析报告显示:

  ●昆明主城三面环山,面山地势陡峻,一旦发生强降雨洪水可直接涌入城市。

  ●市区地势由北向南倾斜降低,且河道坡度平缓,行洪速度慢,加之城市下濒滇池的正常蓄水位与主城中心区高程最大高差仅3米,变动回水对主城入滇池河道普遍存在“顶托”影响,影响最长河道达11.4公里,极大降低了城市河道的行洪能力。

  ●主城面山径流面积374平方公里,6小时降雨量为111毫米(洪水主要成峰雨量)时,产生的洪水总量约为2150万立方米,加上城区降雨形成的洪水总量约为5180万立方米,平均流量667立方米/秒,洪水经主城21条河道流入滇池,而主城河道的泄洪能力约为420立方米/秒,泄洪能力不能满足要求,所以城市洪涝灾害频发。

  “除了泄洪能力不足,今年7月20日强降雨后多处出现淹积水的原因还有3个。”邱皓介绍,一是河道支流沟渠水位过高,此轮强降雨导致中干渠、新老运粮河、海明河、明通河、采莲河、金柳河、青苔河等河道运行水位高,致使周边片区排水系统通行能力受到严重影响,甚至出现顶托倒灌、河水漫堤,造成海源中路、西二环沿线、明波立交、东二环沿线、书林街等片区淹积水;二是短时暴雨量级太大,来水过快,强降雨区域形成的水量已远远超过排水管网及泵站设计抽排及现有通行能力,如西福路南绕城下穿隧道、民航路下穿、前兴路等片区;三是污水处理厂、泵站和排水管网超设计能力、高水位运行,造成低洼处积水,如广福路(广卫立交—世纪城段)、渔村南绕城段等区域。

变化

  淹积水发生程度不断下降

  处置效率也明显提高

  “今年7月19日至20日的这场强降雨,城区有31个站点降雨量超过100毫米,最大降雨量为官渡区西庄,达161.6毫米,其余降雨量均在130~140毫米,达到暴雨局部大暴雨级别。相比往年的几场暴雨,这场雨持续时间更长、雨量更大,但是可以看到,淹积水发生程度、范围是在下降的,处置效率也有了明显提高。”邱皓说,今年7月20日,淹积水点峰值出现在凌晨5时至6时期间,当时共有26处道路因积水而断交,至当日18时就只有4处淹积水道路断交。

  淹积水发生程度和范围下降

  (以2013年7月19日和2017年7月20日发生的强降雨与今年7月20日的对比为例)

  2013年7月19日:有6个站点降雨量超过100毫米,造成160余处淹积水;

  2017年7月20日:有10个站点降雨量超过100毫米,主城内87处出现淹积水;

  今年7月20日:31个站点降雨量超过100毫米,淹积水点已下降至68处。

  处置效率有了明显提高

  ●北站隧道淹水

  2013年7月19日:北站隧道被淹后,排水公司防汛队员共用了76个小时才将隧道内积水排净;

  2017年7月20日:北站隧道再次被淹,14个小时积水就已抽干;

  今年:北站隧道没发生淹积水现象。

  ●东二环沿线积水

  2017年7月20日:东二环沿线积水,花了24个小时才处置完成;

  今年7月20日:在东二环沿线淹积水程度差不多的情况下,10个小时就已抽排完毕。

  治理

  构建城市内涝综合防治系统

  主城多处已告别“逢暴雨必淹”

  针对昆明主城公共排水设施运行维护模式存在一网多头、各自为政等诸多问题,经反复论证,昆明市委、市政府决定从2015年起全面实施昆明主城公共排水设施“一城一头一网”的管理模式。所谓“一城一头一网”是指在一座城市中,建立一个以市为主、以区为辅的管理体制来统管昆明的排水。管网的新建、管养、维护交由排水公司负责,由其来统管整个城市的排水管网。

  那么,为了缓解昆明城市内涝,排水公司近年来都开展了哪些工作?

  排水公司统计数据显示,自昆明市实施“一城一头一网”管理模式以来,排水公司负责管理运营范围拓展到五华、盘龙、官渡、西山、度假、高新等区域,服务面积由45平方公里增至312平方公里,管理的排水管(渠)由原来的852公里增加到4456.7公里,排水泵站也由原来的67座增至98座。

  邱皓介绍,设施移交接管后相关评估结果表明,主城区公共排水管渠排水能力小于1年一遇的管道占全部排水管道的43%,小于2年一遇的占61%,小于5年一遇的占72%,仅28%的管网排水能力大于5年一遇。同时,排水泵站抽排能力不足、设备老化、连接河道与城市雨水管渠系统的支流沟渠问题也较多。

  为了有效改善这些问题、缓解昆明城市内涝,按照滇池保护治理“十三五”规划任务要求,排水公司计划:

  ●在“十三五”期间,投资9.5亿元实施昆明主城老旧排水管网改造及泵站建设工程和昆明主城排水管网系统清淤除障项目。

  ●更新改造老旧排水管网约100公里,完善排水系统节点约100处,在部分城市交通、人流密集道路下方主干排水管网加装水力冲洗等设施、设备。

  ●在主城区公共排水泵站普查和效能评估的基础上,更新改造及重建、新建泵站共47座。

  截至目前,已完成关上国贸中心片区淹水点改造工程、铂金大道淹水点改造工程等22条道路、39.628公里排水管网改造及新建;累计完成民航路下穿泵站、昆交会泵站等32座老旧泵站的提升改造工程;同时完成沿河路威龙饭店段、环城南路云路中心段等排水系统节点改造97处。“已完工的改造工程这次也发挥了比较好的效果,如关上片区的关平路、金辉路、关培路,往年也是淹积水比较严重的区域,而淹水点改造工程4月底完工后,该片区至今基本没发生过太严重的淹积水现象。”邱皓说。

  同时,排水公司还全力整合利用现有资源,积极推广运用大数据成果共享。结合城市排水未来发展趋势,利用互联网、物联网、程控等技术,探索泵站无人值守、城市淹积水情况监测处置、排水设施健康度在线监测等技术运用,不断提高运行效率和服务水平,建立技术核心竞争力。经过3年多运作,辖区范围内的排水设施维护正常,排水案件发生率逐步降低,案件处置效率大幅增长,提高了昆明市公共排水设施管理的专业化水平和服务能力。“今后,排水公司也将紧紧围绕滇池治理和城市公共管理具体要求,继续完善‘一城一头一网’管理模式,按计划实施推进各项工程,努力构建现代化城市内涝综合防治系统。”邱皓说。